飼養一段時間的一齡幼蟲,
在大約3個月後,就需要更換食材,
本篇介紹如何更換小型蟲的木屑,這是養甲蟲基本中的基本,
不過每個人做法未必一樣,寫出來提供各位做個參考。
(基本上我個人覺得這篇會蠻無聊)


這次的主角,Dorcus intermedius 新月扁鍬形蟲
(沒蟲種介紹??...好啦,我以後再寫啦~乖~)

我通常會這樣寫標籤,「D.i.」是蟲種名稱縮寫,
後面的日期是當初開挖產卵箱的日期,
開挖後的第一杯木屑則是用200c.c.左右的布丁杯裝。


直接倒出來~
成長狀況看似還不錯。


預計移到左邊稍大的玻璃製瓶中。
(玻璃製瓶子在飼養幼蟲上有很多好處,有機會我再另文說明。)


在我們處理木屑的時候,先把幼蟲放在一邊確實安頓好,
有些種類的幼蟲相當活潑(深山屬、某些小型大鍬屬),裸身這樣擺著會有咬到自己的風險,
要注意一下。


原本吃的木屑,若整體狀況還好的話(未腐爛、出水)請保留。


捏成小塊後丟進欲移入的飼育瓶中。


再用壓製器壓緊,此時會發現壓完以後木屑只剩下一點點。
這是因為幼蟲把木屑已咬碎成較小的顆粒的緣故。
(壓製器很多地方都買得到,請自行設法取得)

這麼做的原因是幼蟲在移入新的飼育瓶(飼育環境)後,
會先鑽入最下層,
使用舊木屑可以讓他們很快的適應這個新環境,
也避免萬一新環境不適合時,幼蟲會立即面臨沒東西吃的窘境。


開始添加新的木屑。


一樣給它壓壓壓...緊。
壓緊實的木屑可以讓幼蟲在取食的時候安定一些。


大概壓到8~9分滿就可以了。


壓平的模樣。


記得剛剛舊的木屑要保留一些,不要全壓入瓶底,
這時候就派得上用場。


把這些舊木屑鋪在最上層。


"稍稍"壓一下就可以了,不要用力壓實。


用手指輕輕挖個小洞,以幼蟲體型合適即可。


把晾在一旁扭來扭去的幼蟲放進去吧~


再使用剩下的舊木屑把整瓶鋪滿。

總之讓整個瓶子呈現1:8:1的新舊木屑交疊狀態,
這麼做的用意除了讓幼蟲有"8"的新木屑可以吃,
最上面的舊木屑也可以讓幼蟲在移入的那一剎那接受新環境的意願提高,
不壓緊是增加幼蟲的透氣程度。


蓋子蓋上,記得打洞。


墊一張衛生紙隔絕其他雜蟲等進入,
也可以墊各式各樣的東西(透氣膠帶、不織布...等)


當然也要記得寫上新的標籤,
標籤上我一樣會註記蟲名、從產卵箱取出日期,
第一次使用的木屑品牌、第一次的飼育空間大小,
和這一次(第二次)使用的木屑品牌、飼育空間大小等,
(避免廣告,照片中木屑品牌省略)


搞定~

---------------------------------------
基本上這一招可以適用於絕大部分的鍬形蟲,
可以有效大幅降低換瓶後幼蟲的不適應情形,
各位檢查看看這些過程中是否有什麼自己沒注意到的細節,
希望對各位有點幫助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p3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