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點赤鋸鍬形蟲 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blanchardi  (Parry, 1873)

布:台灣本島200~2000公尺山區
型: 25~77mm 18~35mm
類:台灣特有亞種
名:二點鋸鍬形蟲

廣布於整個南亞、東南亞的黃色鋸鍬群,其中分布在最東邊的就是台灣的亞種二點赤鋸鍬形蟲。因前胸背板上有對稱的二個黑點而得名,橘黃色的身軀在印象中黑黑的鍬形蟲中顯得特別,在各產地都是數量非常多而常見的美麗種類。

小時候在昆蟲店裡,很難看到除了扁鍬形蟲、鬼豔鍬形蟲、二點赤鍬形蟲以外的鍬形蟲,其中二點赤顯得格外漂亮,但是也因為輕巧靈敏,動作比起其他鍬形蟲快速,小時候牠也是咬我最多次的鍬形蟲。  

分布於台灣本島中低海拔山區,族群數量非常龐大,我甚至認為牠應該是台灣數量最多的鍬形蟲,除了人為干擾嚴重的市區和海拔超過2000公尺的寒冷高山,幾乎都見得到牠的蹤跡。
發生的時間頗長,大約從每年的五月初到九月下旬都有機會見到。


棲息環境


白天可以在殼斗科的樹梢找到正在吸食樹液的個體,搖晃樹枝的話就會嘩啦嘩啦掉下不少二點赤鋸鍬形蟲,也是讓很多蟲友可以見識到「下鍬雨」的主角,出現的絕大部分是4~5公分的中小型個體,公母蟲比例差不多,大部分活動於樹枝頂端,除了搖樹掉落之外並不容易看到
夜晚趨光性強烈,各路燈旁的樹上都有機會見到,甚至也常常飛到山中民宅窗口,在中低海拔山區夜間觀察時牠通常不會缺席。


燈光採集時貼布的母蟲

公蟲的大顎夾速非常快,咬合的時候甚至可以聽到喀擦一聲,像一把剪刀快速剪下那樣,二點赤公蟲的打鬥方式是以長長的大顎攻擊對方的前四隻腳,夾住前四隻腳後對方就會失去抓地力,容易被掀翻或者被提起來扔出去,所以大顎長度越長的公蟲,越容易深入對方腳底下攻擊,也因此二點赤鋸的大顎造型平直,沒有什麼彎曲的幅度。
另外在影片的第三戰也可以看到,內齒的位置和大顎尖端彎曲所形成的夾角,恰恰好是對手身軀的寬度,方便把對手整隻夾起來。




外型上體表是亮麗的橘黃色,在野外看到時相當容易辨識,公蟲的大顎會隨著尺寸不同而變化,越大的個體大顎越長,頭部和大顎顏色也越深(偏紅),大顎內的大齒突會隨著體型越大越往前長,超過7公分以上的大型個體,銳利的大內齒會漸漸變成斧狀,在大內齒的前後會有4~6對小內齒,小型個體這些內齒會逐漸變不明顯或者乾脆就連起來,僅留下模糊的鋸齒邊緣。
另外大型個體頭部上方會有二個角狀突起,越大越明顯,小型個體則會消失。

公蟲大型個體


公蟲小型個體

有時候會發現公蟲鞘翅上會有一些黑點,那些是打鬥過留下的痕跡,只要有受過傷的地方就會留下不能恢復原狀的黑色斑點,表面或許沒有孔洞,但是有點類似皮下出血那樣,會淤積一小塊在表皮層底下。另外大型公蟲在鞘翅上看得到類似平行網狀密佈的微血管構造,這些紋路死亡乾燥後就會消失(小型個體不明顯)。

母蟲顏色和公蟲差不多,和其他的鍬形蟲母蟲比起來活潑許多,也非常強壯,是屬於活動力比較大的類型。


成蟲飼育
由於牠在野外數量實在太多,飼養的玩家們興趣缺缺,導致牠在坊間流傳的飼育品反而較少,如果在昆蟲專賣店購買的個體,絕大多數都會來自野生採集。

公蟲對母蟲還算溫柔,不太需要擔心母蟲被攻擊的問題,雖然有些來自中海拔山區,對於平地的高溫適應力卻很高,不須嚴格的溫控條件,所以也很適合入門新手嘗試飼養,成蟲壽命稍短,通常在秋末之後就會死去。  

母蟲產卵相當容易,無須溫度控制,稍軟一點的產卵木配合任意發酵狀態的木屑皆可,木屑顆粒和濕度的寬容度很大,產卵量頗多,大約在20~70個之間,大部分會生在產卵木中,所以如果想要取得較多的幼蟲,可以選擇大一點的產卵木,母蟲產卵方式會很均勻地把卵產在整塊產卵木的周圍,所以產卵木越大會生得越多,反之如果要控制產量,就不要放太大根的產卵木。

幼蟲飼育
二點赤鋸鍬形蟲野外數量之多,卻非常少見到幼蟲的採集紀錄,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幼蟲並不挑食,沒有選擇特定樹種的習慣,在野外幼蟲究竟會躲在何種枯木中,令人感到疑惑,所以在野外是不太可能刻意尋獲二點赤鋸的幼蟲的,取得的最好方式還是自己帶回來生。


在木頭中剛轉二齡的公蟲


一齡幼蟲(公)


二齡幼蟲(母)


三齡幼蟲(母)

幼蟲外型頗類似扁鍬形蟲,但是體型稍小,從外觀看起來有點短胖,跟修長的成蟲不太一樣,有一種「脖子很短」的感覺,幼蟲期非常的短,在人工飼育環境裏,從產卵箱取出之後,公蟲大約3~5個月就會羽化完畢,母蟲則更誇張的快,大約2~4個月就會羽化完成,我甚至還有養過不到二個月就羽化的個體,蟄伏期大約3周到一個半月左右。

雖然是中海拔的種類,二點赤鋸幼蟲相當能忍耐平地的高溫,以生木屑飼養就可以養出蠻不錯的體型,使用其他的發酵木屑、高發酵木屑飼養效果也差不多,對菌瓶的適應力比較弱。幼蟲頗為強壯,飼養過程中損失率極低。


蛹期  
二點赤鋸鍬形蟲會挖出一個看起來有點小的蛹室,化蛹期間相當安定,即使搖晃或者蛹室有點積水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羽化失敗的機率很低。


剛羽化的大型公蟲,可以觀察到「折牙」的過程,就是剛羽化時大顎根部會短暫的延遲硬化,讓不夠大的蛹室可以先把晾翅的動作完成,再後退抬高頭部與修長的大顎,剛羽化的二點赤鋸鍬形蟲具有非常美麗的色澤,在過蟄伏後會消失變深,在飼養過程中有機會看到的話記得不要錯過了。

折牙中的大型公蟲


剛羽化的小型公蟲


剛羽化的母蟲

羽化後注意事項
人工飼養的母蟲通常體型較野外的大,蟄伏期間相當短,大約1~2周後就會開始爬出活動,要小心成蟲逃逸的問題,公蟲則隨著體型大小增減蟄伏期間,通常需要三周至一個月左右。


母蟲清一色都是大型個體


公蟲清一色都是小型個體...XD


二點赤鋸鍬形蟲目前在人工飼養環境中沒有辦法長得很大,能夠超過65mm已經很不簡單,非常難以超越野外動輒超過70 mm的體型,另外它算是台產鍬形蟲中裝甲比較薄弱的,不要讓牠跟其他鍬形蟲成蟲混養,受傷死亡的機率會很高,牠也是我採集歷史中唯一從樹上掉下來會摔死的鍬形蟲。在牠死後做標本的時候,拉開大顎時要格外小心,我曾有許多次意外把整個頭部拉成二半的經歷。

點赤鋸鍬形蟲因為在野外的數量太多,是一種人氣度很低的鍬形蟲,少有人去採集、飼養、觀察,以至於對於牠的了解多年來一直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況。也由於野外的數量實在太多,對於棲地的適應性也很廣,暫時沒有採集壓力或者棲地被破壞的憂慮。


但還是希望能有更多愛好者關注到牠,牠棲息的樹種、幼蟲生長的環境,如何在人工飼養環境中養出逼近野外極限的尺寸,都還需要蟲友的努力。




arrow
arrow

    ahp3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